让热爱成为一种力量――访邢广利校友

邢广利校友简介

邢广利,男,本科2003年毕业于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99级新闻学专业。现居北京市,在新华通讯社社会新闻采访室担任新闻摄影记者。

8年过去了,邢广利仍然记得2001年的夏天,那个贴在清华三教一楼小黑板上的“新闻系招收转系生”的通知,在他看来,贴在角落里的那张A4纸,改变了自己此后的大学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的轨迹。现在,作为新华社社会新闻采访室的专职摄影记者,邢广利的镜头下,有高层政要的身影,也记录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第一次来大陆的时候,就是邢广利作为专职摄影记者全程跟拍,回台后,连战还曾特意亲笔写信给新华社社长夸奖这位“小友”。

办公室内,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窗台上摆放着的绿色植物泛着金色的光,邢广利对着玻璃窗而坐,“我们那一届是学院的第一届学生,都是从其他各系转系过来,都对新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邢广利说。那一届学生中有当时的校舞蹈队书记、有社团的负责人,而邢广利则是摄影协会的部长。

还在迷茫的大二,他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理工科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偶然看到的那个新闻系成立,即将招收转系生的通知,让他“眼前一亮,觉得这个要更适合自己,感觉自己怎么运气就这么好”。邢广利说自己“就是喜欢摄影,从高中时候就喜欢”,选择成为一个新闻人,就是让他有机会能够将喜欢的事作为职业,“这是我不会后悔的一个选择”,邢广利说。

在新闻学院学习的两年,邢广利找到了自己发挥的舞台,仿佛集聚已久的能量,终于找到喷涌而出的孔洞,那热情将两年的大学生活燃烧得炙热,让他尝试了自己以前从未想象过的生活。大三那年,凤凰卫视要进行一个拍摄活动,到新闻学院里来招人协助拍摄,邢广利和学院里的另一位同学获选,他们跟着凤凰卫视从昆明开始一路开车向西北行,经过昌都、香格里拉、滇藏线,沿途进行拍摄。回到北京后,还在学校办了一个西藏摄影展,“在那边录像、剪片子之余还拍了很多好照片,回来后觉得为什么不办一个展览呢,我的几个同学帮着租了展览的地方,我们自己宣传,自己布置展厅,洗照片”,邢广利回忆说。他们在清华西操旁的蒙民伟楼进行了这次的展览,那时的西藏还是一个神秘的所在,藏区的蓝天、白云、红色的高原、藏民们绚丽的衣服和脸上带着的笑容组成了邢广利镜头下的一张张照片,也让这次展览在校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想过会有那么多人来看”,邢广利回忆说。

同样是大三这年,他成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在大运会新闻网站官网,“每天早起晚归写稿子”邢广利说,带着他和一群学生志愿者的那位老师教给他们很多写新闻、做采访的知识,这是他第一次在实践中学习到新闻应该怎么写,“我第一次知道了新闻采访的常识,虽然每一天都很辛苦,但是让我收获很多”,邢广利说。

大四的时候,邢广利来到中国日报报社进行专业实习,在那里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是如何进行。“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要去拍火灾中死亡的小孩子的家长来医院的太平间认领尸体,在太平间门口和另一个香港记者一起等了一整天,吃饭、上厕所都不敢的”,邢广利回忆说。孩子的父母来到太平间的时候,他在一旁拍到了这对父母的脸,哭泣的脸和嘶吼的悲戚迎面而来,冲击着他的心脏,邢广利说,“这些都是摄影记者必须面对的,各种人间悲剧的场面,但是也会有很多喜庆的,很多激动人心的一幕”。

邢广利说,自己现在仍然还会时时想起,大学时学院的李彬老师曾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找到你喜欢做的事,然后是坚持”,从决定成为一个新闻人的那刻起,邢广利走过的路证明了自己对新闻的执着,对摄影的坚持,不仅仅是热爱而已。

2003年走出校园,今年是邢广利在新华社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从最开始的小编辑做起,一步一步成为新华社社会新闻采访室的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对他来说,从事新闻行业这么多年来,最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就是他曾经拍摄的一张张新闻照片,当过连战访问大陆时的专职摄影记者,也当过奥运会官方摄影师,邢广利笑着说,“可能中国还没有我没有去过的城市”。

“记者或许是高危人群,平均寿命低,但是也能见到各种人各种事,让人心胸开阔”,邢广利说,从进入清华新闻学院的那刻起,他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慢慢变成自己的事业,对在新闻的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8年的邢广利来说,未来还有十年、二十年,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关键是“做你喜欢的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李楚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