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午餐会回顾】|王维佳:怎样开展国际传播研究

9月22日,“清新书院·学术午餐会”活动在未来媒体实验室举行。本次午餐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维佳研究员作题为《怎样开展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分享,从全球传播史的脉络展示了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式。本次午餐会由百盈彩票注册院长助理虞鑫副教授主持,百盈彩票注册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陆洪磊助理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共吸引了七十余位来自不同高校与工作单位的硕博研究生和媒体从业者到场学习交流。

王维佳作讲座

虞鑫主持讲座

王维佳首先以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与施密特《陆地与海洋》两本书作为引子,从中亚游牧民族的扩张与西欧国家兴起、新航路开辟等全球史的基本知识说开去,为在座师生展示了包括航线、驿站、铁路、通信卫星等在内的“传播网络”在全球地缘斗争中的关键作用。王维佳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传播网络的更替,改变了不同民族在历史上的战略优势;而不同帝国情报获取和传播的能力,影响了其治理规模与对外扩张的可能。
与此同时,王维佳还介绍了历史上建立传播霸权的不同话语,回顾了殖民帝国的“文明等级论”、源自宗教的传播自由权和冷战时期的现代化理论如何先后服务于西方的对外扩张及其建立单一网络的努力。

同学们现场提问和互动交流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王维佳倡导从全球史变革的视野出发,重新理解传播作为世界的连接方式,例如人员、物品、信息的交换传输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这些网络包括了观念之网、制度之网、物流之网、信息之网和文化之网,上述网络的构建将涉及技术标准、国家与资本间关系、文化想象、战争与和平等问题。在他看来,“全球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是世界权力体系的镜像”。
在嘉宾演讲后,本次学术午餐会特别增设了与谈环节。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主任编辑孙蕾蕾、百盈彩票注册博士研究生冯韦隽及硕士研究生朱虹旭、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朱家辉作为本次午餐会的与谈人,就王维佳老师的演讲发表感想并交流提问。

参加讲座师生合影

在倾听各位与谈人的发言后,王维佳强调了未来的国际传播研究应当坚持宏观的历史理论与基于大量发展中国家调研的“在地化知识”相结合,通过田野调研带动大量阅读,并鼓励研究者进行不同区域国别的数字化转型等信息传播问题的研究。